“世界茶源”见千年古寨——芒景村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世界茶源”见千年古寨——芒景村

回望40余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10余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为加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十四五”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撰《云南传统村落丛书》,通过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纵向保护工作机构、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保护技术规范、树立保护传承案例等工作手段,逐步构建了保护内涵丰富、对象分类科学、管控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云南特点突出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道路。


本期”新”生向前云南十城二十村保护工作系列报道,带你走进藏在千年古茶林深处的芒景村,云海之上,饮普洱生香。

从千年前古茶树上摘一片鲜叶

滋养着布朗人的茶香从东汉末年飘入现代生活

山、茶、寨融合发展的生态文化

是芒景村万家灯火里的杯中茶

一、人因山而生/关键词:沿袭、生活


走进芒景村,大山与村落、茶树与房舍、森林与茶人相伴相生。

芒景村是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南边的一个布朗族村落,地处“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有澜沧“南大门”之称。


村寨依山而建,建筑鳞次栉比,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带形结构。



芒景村集芒景村集自然景观、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于一身,村落的整体风貌、传统建筑保存较完整,2013年被纳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落坐落在景迈山半山腰较为平坦的缓坡上,四周古茶环绕,周边生态环境优美,朝看云海日出,晚看落日云霞。


村中民居多属杆栏式建筑,底层架空,屋顶挂瓦。村内主要道路沿茶山等高线将村落分东西两片,受地势影响,民居间多用台阶连接,街巷呈“鱼骨状”分布。


布朗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被当地人俗称“竹楼”,分为上下二层,楼上住人,一侧设有阳台,门口设有木梯,楼下放置舂米用具、干柴及其他杂物。


建筑材料只用竹子、木材、石头和块瓦,当地人介绍,这样的建筑结构最适用当地的亚热带潮湿气候。

有记载的布朗族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在他们的传说里,布朗先民原本居住在“农当农写(谐音)”(今昆明滇池周围一带),为避战乱先民们向南迁徙,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遇到了一场无法战胜的疾病,是通过口含茶叶的方式将其化解,种族基因得以延续,布朗人就这样与茶结下“生死之交”。

在之后的迁徙途中,布朗人把寻找发现新的茶树作为族人的一种历史使命来对待,并给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腊”。先民们一路迁徙景迈芒景一带,看到这里原始森林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且山上有很多布朗人到处寻找的茶树(腊),便在此安家,繁衍生息。


《布朗族言志》记载景迈山古茶林的驯化和栽培迄今为止已有1840多年历史。

在景迈山布朗族史书《奔闷》中记载,帕岩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领,也是景迈山驯化、栽培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古茶的茶始祖。千余年间,来自布朗族、傣族等民族的先辈们在这里发现并驯化种植了这片万亩古茶园,寨子也逐渐兴起。

村里的老人这样告诉记者:“叶怎么落寨子就怎么起,树根怎么长路便怎么走。”他们世代生活居住在这里,创造了传统村落,守护着村落,更被村落养育和塑造着。


村落屋顶的装饰受茶文化影响,呈现出“一芽两叶”的风格。


一幢幢木质结构的民居,斑驳的木柱门板、长满青苔的屋瓦,无一不诉说着这座寨子久远的历史和古拙感。

景迈山有14个寨子,早在2013年,其中的翁基、糯岗、芒景已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另外,当地针对不同的传统民居,按照建筑保存程度分为F1、F2等类别,进行分类保护,传统风貌得以延续。


2022年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入选云南省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获省级奖补资金1000万元。2023年4月,根据《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通知》(财办建〔2023〕8号),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入选为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并获得中央财政示范奖补资金5000万元。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的不断推进,澜沧县以发掘非遗文化保护传统建筑、环境整治为着重点,充分发挥景迈山核心资源优势,构建“一核辐射、多点串联”的澜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结构,使传统村落连点串线成面,实现资源规模化、多元化。


石头垒成的花园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植物,既有自然的朴拙,又有设计的美感。

景迈山上的村民说,曾经的村落低矮破旧,政府部门在保留原有风貌基础上进行修葺,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大幅提升。据悉,自2016年以来,澜沧县共完成了7个传统村落的规划保护方案编制,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传统村落的落保护和发展。2016年实施惠民镇芒景村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投入资金100万元,2019年投入资金553万元,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古村落人居环境条件。

现在,景迈山的传统民居依旧保留着古朴的韵味,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的居住条件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同步得到改善。


“寨子保护好了,当地政府立足古茶资源和布朗族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引得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在今年春节期间,自驾到景迈的车辆日均达3000余辆。”惠民镇副镇长李学辉说。


2008年,布朗族弹唱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布朗族传统舞蹈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完美融入了传统布朗族建筑特色的芒景村小学。

近年来,澜沧县依托非遗文化,调动当地非遗传承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少年宫建设有机结合,让非遗文化代代相传,在芒景村小学,每周三下午学校会组织师生,一起学习跳布朗族传统舞蹈。据了解,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2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其中,中央项目14所,省级项目7所,市级项目5所,乡镇覆盖率达100%。主要开设摆舞、芦笙舞、竹筒舞、象脚鼓舞等非遗文化课程,让非遗文化的传承从基础教育开始延续。

不迎合外来者对于遗产地“传统”和“原生态”的想象,传统风貌、村落功能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延续不变。

村民种植茶树、守护茶山、建设家园,传统的布朗民风沿袭至今,千年前的芒景古寨仿佛从未改变。

二、山因人而灵/关键词:保护、变迁


2013年,“云南普洱”被世界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学者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茶树自然博物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

茶是景迈山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景迈山栽培时间最早、面积最大的农业经济作物。茶塑造了景迈山独特的文化景观,山滋养着茶树,茶养育着人,人护着山,谱写“人与茶和谐共生”的“活态”示范。


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芒景村,是传统村落在“保护优先”与“创新活化”之间寻求平衡的一个缩影。

因景迈山文化景观的特殊性,在2022年出台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就囊括了《芒景上下寨展示利用方案》《景迈芒景景区民族村寨风貌保护与整治手册》《景迈芒景景区传统民居保护维修与传承手册》等20余部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规划、设计方案等。

在保护的前提下,引导传统村落健康发展,寻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探索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促进村落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1月,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茶叶到茶“业”,凝结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和匠心。在芒景村户户做茶,家中多设有制茶作坊,在直播间卖茶,或者将自家采茶、制茶的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家门口便可做生意。


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带来了人流,人流又促进产业,产业激发出干劲,住在景迈山的村民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新建筑、新茶棚,现阶段村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水平有了新的体现,对茶山的爱也因此有了新内涵,这正是遗产地“活态”的体现。


4月15日,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启用新能源旅游摆渡车。资料图

2022年2月在《普洱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普政办发〔2020〕91号)、《澜沧县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澜政办发〔2021〕109号)等政策的基础上,澜沧县人民政府制定了《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芒景村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并对下一步发展作出了规划。

力争到2025年,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依托景迈山古茶林,芒景村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等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使历史建筑、传统建筑得到有效保护,传统风貌得以恢复,使其成为展示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到2030年,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全县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推进澜沧县传统村落整体的、真实的、可持续的保护发展。


5片古茶林、3片分隔防护林和9个传统村落,是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所具有的三要素。

村民们遵循古朴的布朗民风繁衍生息,林中栽培茶树,茶林旁建寨,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了景迈山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自然文化景观。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不经意间构成了古茶林文化景观中的重要一环。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网

联合出品

撰稿:赵芸瑞

海报制作:赵家琦

摄影:赵家琦

部分资料来源:《普洱杂志》、惠民镇人民政府、澜沧县人民政府、云南发布、普洱发布、普洱文旅、《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来源:云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